手机配资软件
碧水穿城过,绿意满人间。自“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吹响以来,石龙镇水务中心勇立潮头,化身城市的“美容师”和“守护者”,在道路整治、雨污分流、碧道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悄然勾勒出生态宜居、活力迸发的崭新图景,为石龙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道路整治焕新颜
出行体验再升级
今年6月,备受市民关注的东莞市东莞大堤石龙段道路停车场及周边设施改造建设项目——华南大桥至南岸大桥段道路交通整治工程完成竣工验收,成为石龙镇道路建设的一大亮点。华南大桥至南岸大桥段道路作为石龙的主干道,宛如一条贯穿城市的“主动脉”,每日承载着数以万计市民的出行需求。然而,巨大的车流量和交通压力以及投入使用时间较长,该路段的原路面老化严重,路面破损、排水不畅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过往车辆的安全及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改造前后对比 手机配资软件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石龙镇水务中心以民生福祉为锚点,化身城市动脉的“修复师”,精心规划、科学施工,以华南大桥至南岸大桥西湖段道路交通整治工程勾勒出清晰而温暖的民生轨迹。该工程设计范围涉及道路轴线总长度1135米,对行车道进行沥青面层升级改造,让原本颠簸的路面蜕变为平整舒适的坦途;对人行道进行全面翻新,为行人打造安全美观的步行空间;设置隔离护栏,规范交通秩序;同时,修复路缘石、更换雨水井盖,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焕新”。
施工期间,项目团队秉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针对路基的不同破损程度,项目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巧妙运用了多种先进的路面修复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修复效果,还大幅延长路面使用周期,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交通和居民出行的影响。
如今,平坦整洁的沥青路面、规范有序的交通设施,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市民的出行条件,更为城市形象增添了新的光彩,让市民的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一种享受。
雨污分流筑防线
清水绿岸入画来
为改善石龙镇内流域水系水质,保障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石龙镇水务中心全力推进2024年雨污分流工程。该工程分两期进行,首先在西湖区多个地块实施,新建埋地管长803米,其中污水埋地管长383米,雨水管埋地长420米,新建立管2200米。随着工程的推进,原本雨污混流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生活污水得以集中处理,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
二期工程更是将治理范围进一步扩大,涵盖新城区4个地块和西湖区1个地块。新建污水管约1.7千米,雨水管约3千米,建筑排水立管改造约5.4千米。此次改造,不仅对地块周边及内部管网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还对建筑立管和建筑物天面进行改造,确保雨水、污水“各行其道”。“以前一下雨,街道上污水横流,现在经过雨污分流改造,环境干净多了,生活也更舒心。”市民李阿姨感慨道。
随着雨污分流工程的逐步完成,石龙镇的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提升,曾经浑浊的河水逐渐变得清澈,岸边绿植摇曳,一幅清水绿岸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碧道建设添活力
休闲胜地展新姿
在东江干流左岸石龙段,机械轰鸣声与江水拍岸声交织,西湖绿道改造修复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在江岸边勾勒着生态宜居的崭新轮廓。该工程主要对东江干流左岸石龙段进行岸堤环境整治,逐步完善环卫、照明、交通、城市出行指引标识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有序推进运动空间、绿色公共空间及宠物友好设施的规划与施工,慢行道与骑车道的优化工程也在稳步开展。
△项目效果图
工程起点为西湖区南岸二桥江边堤岸沿东江干流由东至西,终点为石龙与茶山交接处,全长约3千米,设计面积约11.6万平方米。随着工程的推进,这里未来将成为市民迎着江风骑行、携宠漫步、与亲友相聚的休闲好去处。当前,石龙镇水务中心正秉持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守在工程一线,规划每一处细节,科学调配施工力量,严格把控工程质量,确保该惠民工程能如期高质量建成。
△项目效果图
从热火朝天的绿道改造修复工程施工现场,到平整舒适的民生坦途,石龙处处都涌动着城市更新的热潮。未来,石龙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持续谋划推进更多惠民工程,为建设更加美丽、宜居、幸福的石龙注入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让“百千万工程”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出品|石龙镇融媒体中心
文、图|陈嘉欣
图|陈嘉欣 宜居石龙 石龙镇水务中心
编辑|陈嘉欣
校对|叶嘉瑶
值班编委|叶晓彤
审发|孙璐莎
*任何媒体及微信公众号若要转载本文,应提前告知本号,获得授权后请清晰标注出处为微信号“宜居石龙”,否则一律举报抄袭并追究法律责任。
申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