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攻击直升机十大正规配资平台,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AH-64“阿帕奇”。很难想象,这架以火力强大、防护扎实著称的直升机,到现在已经服役近半个世纪了。下面用通俗的方式回顾它如何在五十年里不断更新、保持锋芒。
阿帕奇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越战后美国陆军对空中火力支援的需求演变。最早是把武器挂在UH-1H“休伊”直升机两侧,后来发展出以UH-1为基础、专门用于攻击的AH-1“眼镜蛇”。陆军希望有更重火力、速度更接近轻型攻击机的机型,曾支持洛克希德研制的AH-56“夏安”,它有更长的机翼和尾部推进螺旋桨,设计目标是高速度,但结构复杂、材料耐久性不足,加上试飞事故,项目最终被取消。
需求仍然存在,1972年启动了先进攻击直升机(AAH)计划。进入最后比选时,贝尔的YAH-63和休斯的YAH-64对决。YAH-64在起落架安全性、四叶旋翼的升力与弹片抗性等方面表现更好,1976年被选中并命名为“阿帕奇”。
首批AH-64A引入了当时很前卫的“眼罩”式头盔显示系统——飞行员可以通过头盔看到投射在显示玻璃上的关键信息,算是早期的头盔显示器。它还能接受激光指示、发射AGM-144“地狱火”导弹,机上可携带多达16枚导弹,因此有“空中坦克”的称号。主要武器还有机头的30毫米机关炮和机翼外挂的70毫米“海蛇”火箭簇;这些武器后来又能改装为具备制导能力的导弹或APKWS精确制导火箭等多种形式,扩大了对地打击的灵活性。
展开剩余56%AH-64A在1986年开始列装,美军在1989年的巴拿马行动中首次实战使用。真正让阿帕奇声名大噪的是1991年1月17日的第一次海湾战争:它是首批进入伊拉克的空中力量之一,配合地面或海军特种部队的激光制导,发射地狱火导弹摧毁敌方防御节点和防空阵地,为随后的空地行动打开缺口。
实战也暴露出问题——早期阿帕奇过度依赖外部激光制导,为此美军对机体进行了升级。最重要的一步是在桅顶加装AN/APG-78“长弓”毫米波雷达,这种雷达能在各种天气下更早发现并同时跟踪大量目标,并能向多枚地狱火导弹同时下达打击指令。装备该雷达的改进型定为AH-64D“长弓阿帕奇”,该型在1992年首飞,1997年进入量产。D型的出现,使阿帕奇的作战能力更加完整,早期的A型逐渐转为训练用途并于2012年退役。
阿帕奇也成为了热门的出口机种。最初的A型就出口到以色列、希腊、沙特、埃及和阿联酋等国家,总交付曾达到数百架(文中提到937架)。更先进的D型在1997年至2013年间交付量也超过千架。随后又推出了更新的AH-64E“阿帕奇守护者”——外形大体延续传统,但内部升级明显,包括更强劲的发动机、现代化的航空电子设备、改良的旋翼桨叶和更先进的通信网络化能力,整体适应信息化作战。文中提到其首个外国用户是中国陆军,购买并在2013年交付了30架(此为原文信息)。
从武器配置到电子火力控制,阿帕奇展示了高度的模块化与可升级性:机头的机关炮、机翼上可替换的反坦克导弹和多管火箭、以及不断更新的制导弹药,都让它能适应各种战场任务。像APKWS这样的精确制导版本使70毫米火箭具备更高命中率,甚至能对付小型移动目标与无人机。
综合其稳固的基础设计与持续的现代化改装,阿帕奇被认为有望服役到2060年代——届时它将接近服役90年。这一长期生命周期反映出这种机型设计上的前瞻性与适应能力,也解释了为什么半个多世纪后它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攻击直升机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申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